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中环境修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中环境修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何刘邦出汉中就成功了,神机妙算诸葛亮出六次都出不去?
卧龙既得其主未得其时。水镜先生司马徽道出诸葛亮悲剧的一生,虽然与刘备君臣际会,成就一凡千古佳话,但是六出祁山,最终陨落五丈原,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让人感叹。但是,在四百年前刘备的先祖,高祖刘邦却凭借巴蜀之地,出汉中、定三秦用了四年就打下汉朝基业,而诸葛亮却六出祁山而寸功为立。究其原因,时也,势也。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要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必要条件跨有荆、益,同时,还要安抚四邻,内政清明,有一个稳定的内外环境,然后最重要的还要天下有变。只有具备这个条件,之前的必要条件才能成为充要条件。
想当年,西楚霸王分封十九路诸侯,没多久齐国田荣、赵国陈余等就开始发动叛乱。刘邦兵出汉中之时,项羽带着主力正在齐地平叛。刘邦趁机平定三秦。当时项羽虽然分封诸侯,仍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相对独立,而项羽号称西楚霸王,只是诸侯国的盟主,所能调动***有限。可以说刘邦面对的始终只是项羽的“楚国”,而不是整个天下。但从军队人数比较刘邦甚至要胜过项羽。而在三国时期,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蜀国与魏国的实力始终十分悬殊,特别是郡县制在全国巩固,曹操先后消灭袁术、吕布、袁绍、张绣、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后,在郡县制的管理下,完全是一个整体。所以,诸葛亮面对的是以一州之力对抗***之力,实力悬殊。
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平定三秦后,与韩信分兵,刘邦在正面战场虽然履战履败,但是他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虽然失败,但越败朋友月多,地盘越大,势力越强。韩信开辟第二战场,平魏、灭赵、降燕、定齐,第二战场做得有声有色。彭越的游击战,断粮道,搞袭扰,有力支援了刘邦正面战场。再看诸葛亮,关羽丢失荆州后,带兵以向宛洛的两线配合作战的想法宣告破产,只有兵出祁山一途,从正面与实力强大的曹魏硬撼,要说不败已经非常不易,更不要说进取中原。
刘邦在平定三秦后,三秦和巴蜀成为支援刘邦作战的坚强后盾,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兵员。但是,诸葛亮终其一生未能占据长安。而汉中由于当时曹操退出汉中时,把汉中人口全部迁入关中,到至汉中广阔土地成为无人区,无法更加充分发挥后勤基地作用。这里面还有个自然原因,就是在西汉初年,武都发生大地震,造成巨大堰塞湖,导致古汉水上游和中下游水路交通完全断绝,导致诸葛亮只能依靠崎岖山路供应粮草,造成后勤巨大负担,多次因粮草供应不足,不得不退兵。
刘邦出汉中,其实是韩信的神机妙算(他是真的);至于你说诸葛亮 ,认真讲,在真实的历史上,他的军事谋略是比较欠缺的,所谓神机妙算,基本全靠罗贯中吹——当然这个亮粉不爱听,不过俺也没办法,事实如此啊。
首先我们要讲,同样的招,别人已经使过了,你还来再使一遍,成功机率自然就大幅下降了。韩信那会是啥情况?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一例来自巴蜀地区的北伐攻入关中,不要说成功的案例,连失败的都没有。此前唯一发生在汉中一带的战争,是秦国灭蜀的战争。
秦时的蜀国是个什么情况呢?据《华阳国志》《水经注》等书记载,战国中后期,蜀国已经衰弱——与强国没有来往,军事威胁不大,自强意识缺乏也很正常。于是秦国就想伐蜀,但崇山峻岭,兵马难以通行。怎么办呢?秦王便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在牛***下方还放上黄金,说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这就样的牛皮,蜀王居然还信了,于是开山辟路,一直将石牛拖回成都。而石牛拉回来了,秦蜀之间的道路也就开垦出来,随后秦兵就沿着这条路,灭了蜀国。
那么,既然有这条道,为什么项羽还会相信刘邦不能北上呢?
因为刘邦南下之际,一把火将秦岭栈道全部烧毁——也就是说,在项羽看来,刘邦回不来了。但实际上项羽并不知道,川陕之间其实有三条路栈道,头一条便是上述的金牛道,次一条是褒斜道,第三条是故道。
最传统的秦蜀通行道路,其实不是金牛道,而是褒斜道,刘邦烧掉的,就是褒斜道的栈道。所以韩信出兵之际,三秦的注意力都在这里,结果韩信便来了一个声东击西,改走故道(与今天宝成铁路平行的一条路,当时经过一个县,县名故道,因此得名),最终将三秦成功搞定。
那么诸葛亮呢?他没有走褒斜道(魏延的建议),也不走故道(韩信的旧法),而是走了金牛道,他还在金牛道上开凿了剑山,并架设阁道15公里,后人习惯称为"剑阁道"。
实际上问题就在这里,魏延曾提出子午谷之计,走褒斜道,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怯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得。 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
但诸葛亮却否定了这一建议,他的选择是走金牛道,而且不是直接进攻长安,而是先夺取陇右(陇山和黄河之间的区域),攻打这里,可以走坦荡大道,万无一失。
咱实话实说,魏延的子午谷***,确实冒险,但行军打仗,本来就是一件冒险的勾当。你不能冒险,凡事只求万无一失,在家里呆着不出去多好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当年刘邦确实是以汉中为基地,先取三秦,定关中,再出关与项羽争夺天下。汉中之地被视为刘家福地。刘备取汉中.急匆匆称汉中王。未尝没有沾沾祖先的光的意思!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刘备比刘邦的条件更好、刘邦年代的汉中与巴蜀尚为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而刘备占据的汉中以及后来占领的益州、已经开发得很成熟,加上避开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相比中原更为稳定、繁荣。
诸葛亮的隆中对羽扇直指益州、看中的也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确切的说是诸葛亮)为什么没有能像刘邦一样,以汉中为跳板、直取中原呢……关键在于人。
刘邦得天下,有萧何为他管民政,搞后勤;有张良为他定战略,做规划;有韩信为他攻城略地,破军杀将;有陈平为他出奇计,解危难。而诸葛亮呢?集萧何、张良、韩信、陈平于一身,甚至连刘邦的角色,他都兼任了。这是个典型的“金盆洗脚城”,董事长、总经理、出纳、会计、迎宾、保安,“哈”是我一个人!这与诸葛亮的自我定位有关他还在躬耕于南阳的时候,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位大咖,也确实是全才。但诸葛亮不是。虽然《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捧上了天,导致世人也把他当成了神,但从诸葛亮的实际表现看,他还真比不上管仲、乐毅。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张良的本事。诸葛亮也具备了一些隆中对便是证明!问题是刘备得益州、关羽失荆州,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构想实际上已经无法实现!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他所做的一切却仍然按照隆中对的思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屡次北伐,剑指关陇、不仅成效甚微、而且打空了益州的积蓄。
治国安邦,处理政事,这是萧何的强项。诸葛亮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无可挑剔。事实上,他就是另一个萧何,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带兵打仗,诸葛亮比之韩信,可就差远了。诸葛亮治军有一套,能够保持蜀军强大的作战能力,立于不败之地。但也仅仅是不败,离获胜还有那么一点距离。就是这点距离,拖死了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在战场上谨慎是必须的!唯谨慎就只能喝西北风了!韩信背水一战赌局!诸葛亮肯定是不敢***的。
最要命的是:诸葛亮没有刘邦那样的用人手段、刘邦用人不拘小节、唯才是用,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智若愚!而诸葛亮呢目光如水、明察秋毫、像陈平这人物三易其主、贪财好货!名声狼藉!刘邦却能委以重用!还让他监督诸将!如果陈平遇到诸葛亮只怕门都进不去。战国时代都是强者为王的!诸葛亮在那里面已经属于现代化了!
古代人干什么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刘邦和诸葛亮两个人所遇到的大环境根本不一样,又怎么能相比呢?
先说刘邦出汉中
如果说刘邦出汉中这个功劳是百分之百,那么韩信、张良、田荣、田横四个人能占据百分之九十。
以刘邦当时在汉中的实力,出兵入关中的难度其实非常大,因为项羽盯着他呢。当刘邦试图发兵关中时,项羽其实已经动了,但是这个时候张良给项羽递了一封信:“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
怎么着,张良把田荣给举报了!项羽把齐国一分为三,起义出力最大的田荣田横兄弟俩什么也没捞着,于是二人便联合同样在项羽分封中失落的赵将陈馀共同起兵反楚。
项羽信了张良的鬼话,遂发兵攻打田氏兄弟。
而韩信就能从容夺取关中。
再说说关中,项羽分封时把关中一分为三给了秦国的三个降将司马欣、章邯、董翳。这三个人说到底也就章邯能打且敢打,其他两个基本一碰就碎,关中力量不统一,怎么和韩信打。
总结:刘邦能轻取关中的因素有很多,项羽的自大盲从。田氏兄弟无意中的助攻。关中力量不集中。以及张良的一纸书信。还有楚国距离关中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再说诸葛出汉中
诸葛亮这个难度就非常高了,当时是三分天下,不是刘邦时期的十八分天下。魏国有足够的能力调集关中乃至雍凉所有的力量去对付诸葛亮。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强,玄汉实力最弱,诸葛亮想要突破,实在是难上加难。而且东吴又经常喜欢坑队友,想成事几乎不可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中环境修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中环境修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