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显微形态,微生物显微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交换机 3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微生物显微形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生物显微形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2. 微生物检测技术?
  3. 为什么说真核细胞微生物的细胞大小大于2毫米?

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认识世界是科学( science)的根本任务,而改造世界则是技术(technology)的根本任务,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密不可分,共同组成了 生产力 。那么,微生物学这门科学是何时、何地、何人,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一)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显微形态,微生物显微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第1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类对动、植物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出现。可是,对数量无比庞大、分布极其广泛并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却长期缺乏认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以及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联系等。例如,称作 世纪瘟疫 的艾滋病,从感染病毒至发病一般要经过12~13年的潜伏期,若没有现代微生物学知识,谁会知道病人的死因就是由极其微小的人类免疫缺陷***( HIV)在作祟?又如,在发霉的花生、玉米等胚的附近,常易生长Aspergillus fl***us(黄曲霉)一类会产生剧毒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的霉菌,若经常食用这类霉变食物,就会诱发肝癌等疾病。同样,没有微生物学知识,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自己竟是被这类极不显眼的区区微生物所害。

由于上述认识微生物的4个障碍迟迟未能解决,因此人类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尽管也有自发地利用酵母菌等若干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但更多地还是被各种病原微生物所害,例如鼠疫( 黑死病 ,历史上3次大流行曾杀死近2亿人口)、天花、疟疾、麻风、梅毒、肺结核( 白疫 )和流感的大流行等。直至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不但传染病仍是死亡的因(1 9***年全球达5 220万人),而且还面临着1日病卷土重来、新病不断出现(近20年来又出现30余种)的严峻形势。

微生物检测技术?

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zhi包括七个项目,涉及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接种无菌操作、显微观察染色计数菌种保藏及血清学检验等多项微生物基本技术。

微生物显微形态,微生物显微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第2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合微生物检验的实际,重点介绍了食品、药品、化妆品环境等方面的微生物检测。每个项目中又包括了具体的工作任务

传统检测有三种方法

1、直接显微镜观察,正常情况,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特征对微生物种进行判断。

微生物显微形态,微生物显微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第3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或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选择培养基,其作用是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选择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或某一特征进行间接判断,得到的微生物往往并不只有一种,但是能够大致确定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征从而对其分类

3、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与选择培养相比,鉴别培养基的鉴别所得结果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可直接测定某微生物的种类。

什么说真核细胞微生物的细胞大小大于2毫米?

瞎说,哪有那么大的微生物。

就算是真核微生物,也只是微米级别的,霉菌2~10微米;真菌2—30微米,最大的可达100微米是真核生物,细胞直径一般10~100微米。

真核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菌物界的真菌、黏菌,植物界中的显微藻类动物界中的原生、后生动物等都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微生物显微形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微生物显微形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微生物 培养基 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