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检察公益诉讼只能修复环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检察公益诉讼只能修复环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益诉讼文物保护案件特点?
日前,民间环保组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称“绿发会”)收到来自郑州中级***的“受理案件通知书”。今年4月,郑州上街区峡窝镇马固村7处文物5处被拆毁,马固村村委会、上街区***、上街区峡窝镇***和上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因直接拆毁文物及不履行法定职责被该民间环保组织诉至法庭。这是国内首起人文遗迹(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也是人文遗迹(文物)首次被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10月19日《京华时报》)
马固村是郑州的一个千年古村,有“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之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该村有7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列其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千年悠久历史、创造过无数辉煌的古村落,却不得不让位于当地***一个名为“智能电器产业园”的开发项目,仅历时20天,就变成一片黄土和废墟,7处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仅保留下两处。“绿发会”对这起以开发为名破坏文物的案件提起公益诉讼,开启了一个文物保护与追责的新渠道,无疑值得称道。
这些年,除了民间破坏力量损毁不可移动文物之外,像马固村一样,地方***以发展、规划为名破坏文物的事例,何其多哉?一批批不可移动文物随着各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土地开发而消失。仅2014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即接报在文物保护单位周边违法建设等案件81起,破坏文物本体案件3起。
一些地方***何以会拿破坏文物换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单纯追逐GDP、追求眼前利益,从而不能、不想、不愿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唯经济与政绩之下,一些地方***即使明知一些企业对不可移动文物予以违规拆除,也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罚代刑。
公益诉讼旨在保护公共利益。“绿发会”称,“不可移动文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非生物因素……破坏不可移动文物就是破坏生态环境”。因此,严格地说,文物保护方面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还尚待完善。从顶层设计,建立一套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来保障这类公益诉讼的顺利实施,为提***讼者提供法律保障,刻不容缓。而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就是在保护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也是一种公共利益。“绿发会”提起的这起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对引导社会力量打一场文物保护的“人民战争”,具有积极意义。
公益诉讼文物保护案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公益性:公益诉讼文物保护案件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文物资源,维护国家文化传承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发起的诉讼。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个体权益,更重要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发展。
2.国家关注度高:文物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产,文物保护受到国家高度关注。因此,公益诉讼文物保护案件往往具有较大的社会关注度和舆论压力,执法机关和司法机构通常会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关案件特殊处理。
3.证明责任重:在公益诉讼文物保护案件中,原告通常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文物受到了侵害或威胁,以及损失的价值等方面的情况。由于文物保护的特殊性,证明责任往往相对较重,需要原告在诉讼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4.判决决定力强:公益诉讼文物保护案件的判决结果对于保护文物和惩治违法行为具有较大的决定力。不仅可以保护文物的权益,还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并给予相应的赔偿和道歉等措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检察公益诉讼只能修复环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检察公益诉讼只能修复环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