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功能,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

交换机 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肠道微生物功能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肠道微生物功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既然胃酸能够杀灭一切细菌,那么问题来了:肠道里的菌群是哪里来的?
  2. 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有什么关系?
  3. 用于分离肠道致病菌的强选择培养基是?

既然胃酸能够杀灭一切细菌,那么问题来了:肠道里的菌群是哪里来的?

觉得自己发现一个了不起的悖论吗?哈哈,第一句话就是错的:“胃酸能够杀灭一切细菌”,这怎么可能,胃酸是能够杀灭大部分细菌,但不是所有,你没见过因为吃坏了东西,感染细菌,导致腹泻痢疾的吗。有的细菌可能会被抑制活性,但不会被杀灭,有的需要20多分钟才能被杀灭。

肠道里的菌群是外来的,婴儿出生后,细菌通过呼吸、脐带、哺乳等方式进入婴儿体内,并在肠道定居繁殖,形成新生儿最初的肠道菌群。随着婴儿的成长,肠道菌群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结构越来越稳定,最终形成成熟的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功能,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第1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是营养师佟立姝,欢迎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最近很流行一种说法“脑肠轴”,说的就是肠道里的菌群相当于人类的第二大脑,为什么会有人吃多少都不长胖,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肉,这个跟我们这个第二大脑有很大的关系。肠道菌群通过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脂肪组织、神经内分泌信号喝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途径,与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功能,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第2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且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不同,也就影响了对营养吸收利用能力

有个来自梅奥临床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招募了肥胖/超重的患者,经过3个月的饮食、运动干预、心理辅导,3个月后按照减肥是否成功(减重>5%)进行分组,然后比较两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果发现两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组成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可以说我们的饮食影响着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影响了我们的消化吸收,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喜好。所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也有利于保持健康体重。

肠道微生物功能,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第3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改善肠道菌群的方法

1.均衡清淡的饮食,建议我们每天保证足够的蔬菜的摄入,获得充足的膳食纤维,还可以补充一些益生元;

肥胖和肠道吸收有直接关系,健康人应该是略微胖。瘦人肠道多数有问题,或熬夜,或饮食不合理,或情绪不好都影响肠道正常功能。我们的食材不是很好,空气水,人的自身生活环境都影响肠道的功能,也就直接影响人的胖瘦!

有一个理论是这样说的,真正对食物做出选择的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我们的肠道。你对某种特定食物的渴望也并非真正源自于你,这很有可能这是你肠道细菌的渴望。

这么一说,那些你又爱又恨的那些奶油蛋糕、冰激凌、泡面很可能证实你肠道细菌的偏好呢。

这个理论认为:在这些肠道细菌获得它们渴望的食物后,大脑中就会有酪氨酸和色氨酸等微粒产生。这些微粒很小,它们能穿过血脑屏障的微粒。部分的微粒会在大脑中转换成多巴胺和血清素。而多巴胺和血清素正与我们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我们肠道细菌对某种特定食物的选择,这样的强化过程就会让我们对某中食物产生便好。

有过节食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开始节食的几天后,想要控制自己的食欲是很难的事,同样还有脾气。这可能是你肠道细菌发出的***,因为想要获得它们喜欢的食物。

肠道细菌具备着操纵人类的能力,而数百万年来的两者之间共同进化过程或许就令人类与他们的菌群产生了深刻的绑定。

肠道中居住着500~1000种细菌,数量有10万亿之多,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大派别,健康的肠道环境是三者相互制衡形成的。但如果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数量超过有益菌,会出现肥胖、便秘、衰老、抑郁甚至脏器病变等多种危害。

早在2012年,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在自己的减肥经历中发现了人类肥胖的罪魁祸首之一:“阴沟肠杆菌”。

当你节食运动,却发现“喝水都能长胖”时,就是它在处心积虑地阻碍着你毕生减肥大计。

那么“神通广大”的阴沟肠杆菌是如何让你长胖的呢?

原来,阴沟肠杆菌可以抑制肠道中脂肪酶活性,从而促进脂肪的分解,使得更易被肠道吸收,脂肪堆积,不胖才怪!

简单说就是阴沟肠杆菌可增加人体对糖类、脂肪酸的吸收能力。

吃同样热量的食物,肠道中有“阴沟肠杆菌”的人群,会更容易吸收热量,更易发胖。

所以,我们在饮食中要控制高脂肪(肥肉、动物内脏)、高蛋白(牛、羊、猪肉、蛋类、奶制品、豆类、谷类等)、高糖分(含糖零食、食用糖等)的摄入。科学膳食,比例相当的碳水化合物很重要,减少“阴沟肠杆菌”的“食物”,抑制其增殖。

感谢邀请

开篇明义,抛出结论: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如下


第一,数据支持说话。

Le Chatelier E等对169例肥胖和123例非肥胖丹麦人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大样本的人群研究,首次发现肥胖与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与非肥胖人群均存在显著差异:

1,一个人如果胖了或者有慢***,体内的有益菌的数量就要下降

2,有益菌的占比也同时在下降;

用于分离肠道致病菌的强选择培养基是?

①血平板属于基础培养基,大多数细菌都能生长

②商品化的巧克力平板普遍添加万古霉素,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且营养更丰富,含有XV因子,满足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的生长条件,总之主要用于分离培养革兰氏阴性菌;

③麦康凯是肠道选择培养基,肠道选择培养基能看出细菌对葡萄糖/乳糖的利用情况(非致病菌一般可利用乳糖,菌落呈红色;而致病菌一般不能利用乳糖,菌落无色),帮助判断致病菌/非致病菌,其选择性中低,主要是用于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但我实在不认为每种标本都需要这三种都上,比如血培养/痰培养在我来看没有必要上麦康凯,那是要筛选肠道细菌中可能的致病菌;而肠道标本因为细菌较多,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就不如麦康凯来得有价值,用①②长出来一堆细菌你该怎么找致病菌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肠道微生物功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肠道微生物功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肠道 细菌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