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胸水微生物检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胸水微生物检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出现胸腔积液是怎么回事?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出现胸腔积液让人很担心的,是不是肿瘤进展、疾病恶化了呢?如果不是肿瘤直接引起的胸腔积液是不是还好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胸腔积液产生可能有哪些原因?
肺癌术后大多也都会有一些胸腔积液,一般量不大,多在患侧,也有双侧,这是手术创伤所致,肺脏伤口愈合过程有渗出。积液多是CT检查发现,多次复查胸水的量没有明显变化,或逐渐吸收,引起不了明显症状,如胸闷、气短(非手术原因),多观察、不做特殊治疗。
营养状况差、低蛋白引起的胸腔积液。手术、化疗对病人创伤很大、消耗也多,而病人摄入营养可能跟不上身体的需要,低蛋白会降低组织间液的胶渗压,液体往压力低的地方走,积液形成。营养不良所致的积液一般无发热,有时量可能大,多为双侧。
化疗所致的胸腔积液。化疗使病人的免疫力急剧下降,加之术后大多病人身体状况还比较差,对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也下降,这样胸腔积液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多伴有发热,白细胞有升高等情况。
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肺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情况一般分期至少Ⅱ期,因此积液有可能肿瘤复发转移所致,肿瘤在胸膜上形成转移瘤时会增加分泌而影响吸收,一般也没有发热,可能有胸痛、咳嗽、气短等症状,胸水或许越来越多。
胸腔积液少量、症状不明显可以观察,若积液量大、或快速增多,穿刺抽液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做相应治疗。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非洲猪瘟疫究竟是什么病?现在该如何重新认识?又该如何防治呢?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以下建议只供参考。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高。
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据了解,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
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就是说该***不会感染人。
非洲猪瘟传猪不传人,正规渠道的猪肉可以放心吃。且该致病***在60℃下、10分钟就会被灭活。
在我国,一旦发现疫情,当地***会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封锁区,每个封锁区出入口都会设立消毒站和岗哨,确保封锁区内的猪及产品都运不出来。
非洲猪瘟是一种透过带***的节肢动物壁虱(softticks)叮咬猪后传染的疾病。猪感染后的典型症状是皮肤潮红及广泛性内脏器官出血。非洲猪瘟属于急***毒,非常凶猛,比口蹄疫还恐怖。
非洲猪瘟分强毒株、中毒株、弱毒株。感染到强毒株的猪,临床症状明显,死亡率才可能100%;如果感染的是中毒株或弱毒株,猪是有可能耐过的,也可能几乎没有临床症状,只有检测血清时会呈现抗体阳性反应。并且感染到强毒株的病猪,24小时内就会发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只能扑杀。
而且非洲猪瘟的***非常顽强,可以存活在冷藏猪肉100天、腌制成火腿的猪肉中140天、冷冻猪肉1000天、猪舍一个月、猪粪便11天;还可以存活在pH4到pH13的酸碱范围之间,常用的消毒水都不见得能清除***。
非洲猪瘟***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但是在不同介质中的存活时间不同,如在猪粪便中的***可在50℃的条件下存活3天,20℃条件下存活2周,在血液中的***60℃只能存活10分钟。使用1%的火碱+5%石灰乳喷洒圈舍等被***污染区域,3小时就可获得确实可靠的消毒效果。
非洲猪瘟,顾名思义,是最早在非洲发现的一种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于1921年首次出现于肯尼亚,直到20世纪中叶侵入欧洲,蔓延到南美和加勒比地区。2007年以来,在全球多个国家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周边地区。2018年传入中国。目前虽然几次疫情已经得到有效处置,可大家仍然担心:现在吃猪肉到底安全吗?钱报记者请来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为大家解答非洲猪瘟和猪肉安全消费的相关问题。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其强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最高可达100%。目前尚没有可用于治疗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疫苗,所以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必须对猪群进行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但是我们不用太担心,因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非洲猪瘟***不感染人。
农业农村部在确认疫情后,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及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专家组赴疫区指导开展疫情处置和排查工作。
一是当地官方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封锁区,每个封锁区出入口都设立消毒站和岗哨,严格消毒出入人员、车辆和物品,确保封锁区内的生猪及猪产品都运不出去。二是对疫点和疫区内所有生猪进行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三是要求其他养殖户封闭饲养生猪,***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严禁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且有猪瘟类似症状的,及时上报兽医部门。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滤过***毒所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肉眼外观病变极似猪瘟。猪与野猪对本***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之猪群同样是易感性。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5~9天,病初体温突然升高至40.5℃,约持续4天,直到死前48小时,体温开始下降,同时才表现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厌食,不愿行走,共济失调,咳嗽,[_a***_]加快,部分病例出现呼吸困难,耳、鼻、腋下、会阴、尾、脚无毛部分呈界线明显的紫色斑。往往发热后第7天体温降至正常时死亡。【病理变化】淋巴结的变化最为特征。内脏淋巴结出血严重,胃、肝门、肾脏、肠系膜等处淋巴结最严重,状似血瘤。紫斑部分常肿胀,中心深暗色,分散性出血,边缘褪色,尤其在腿及腹壁皮肤肉眼可见到。胸腹腔、心包、胸膜、腹膜上有许多澄清、***或带血色液体。内脏或肠系膜上有斑点状或弥散状出血变化。喉头、会厌、胆囊、膀胱、肾脏常有出血斑点,比猪瘟更为明显。【防控措施】本病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国内尚未报道本病。如果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报告兽医主管部门,封锁疫点。确诊后,全群扑杀、销毁,彻底消灭传染源。彻底消毒。
非洲猪温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性传染病。所有日龄的猪均易感,临床症状: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高病死率(可达100%),潜伏期长:自然感染4—19天,实验感染2—5天。自然传播速度慢,感染后平均死亡时间在2—10天,临床症状与猪瘟、丹毒相识。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
发病猪体温达41—42℃,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皮肤充血变红或变紫色,呕吐、鼻腔出血,腹泻、血便、便秘,1—4天内死亡(也有无症状死亡),发病率,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
病猪体重下降,间歇热,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皮肤坏死、溃疡、关节炎,呼吸道症状,耐过猪可长时间带毒,抗体与非洲猪瘟***可同时存在于感染猪血液,大约可持续6个月,有时***存在数年。
非洲猪温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不易识别,在国内还没有疫苗预防,防控非洲猪温只能***取综合防治办法。部分首次发生非洲猪温的养猪场,猪***病非常急。此次非洲猪温疫情在我国是初次发生,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是十分必要。
预防措施
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利用臭氧消毒净化系统从净化空气和饮水入手,从阻断***传播途径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改善圈舍环境质量,臭氧发酵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减少空气中各种疾病,同时杀灭饮水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唯一的自然宿主, 除家猪和野猪外, 其它动物不感染该***。虽然对猪有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属于传猪不传人型***。
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只能***取扑杀净化措施。
非洲猪瘟症状与常见猪瘟相似,如果免疫过猪瘟疫苗的猪出现无症状突然死亡异常增多,或大量生猪出现步态僵直,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等症状,可怀疑为非洲猪瘟。
养殖户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时,应立即隔离猪群,限制猪群移动,并立即通知当地村级防疫员或当地兽医机构,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移动监管。村级防疫员要加强疫情排查,早期识别感染,一旦发现疑似疫情,应协助养殖户隔离猪群,限制移动,并加强消毒,及时上报。
屠宰场官方兽医要重点排查淋巴结等器官组织的症状,发现有类似猪瘟症状的,要***取隔离消毒措施,并按要求采集抗凝血、扁桃体、肾脏、淋巴结等样品送检。
防控非洲猪瘟,重点是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做到“五要四不要”。
“五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胸水微生物检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胸水微生物检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