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与糖,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

交换机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肠道微生物与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肠道微生物与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既然胃酸能够杀灭一切细菌,那么问题来了:肠道里的菌群是哪里来的?
  2. 肠道细菌会跟一个人的个性有关?
  3. 自闭症和肠道微生物有什么关系吗?
  4. 肠道细菌与抑郁症有关联吗?
  5. 人体离不开的肠道微生物,我们应怎样保护?

既然胃酸能够杀灭一切细菌,那么问题来了:肠道里的菌群是哪里来的?

觉得自己发现一个了不起的悖论吗?哈哈,第一句话就是错的:“胃酸能够杀灭一切细菌”,这怎么可能,胃酸是能够杀灭大部分细菌,但不是所有,你没见过因为吃坏了东西,感染细菌,导致腹泻痢疾的吗。有的细菌可能会被抑制活性,但不会被杀灭,有的需要20多分钟才能被杀灭。

肠道里的菌群是外来的,婴儿出生后,细菌通过呼吸、脐带、哺乳等方式进入婴儿体内,并在肠道定居繁殖,形成新生儿最初的肠道菌群。随着婴儿的成长,肠道菌群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结构越来越稳定,最终形成成熟的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与糖,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第1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肠道细菌会跟一个人的个性有关?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个人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这项研究来自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Katerina Johnson博士,她进行了一项关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跟个性关系的大型人体研究。除了社交能力,肠道细菌还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神经质程度。

资料图

虽然过去也有研究把肠道细菌跟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但这项新研究更加关注其对人格的潜在影响。作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Johnson博士发现,肠道细菌种类更多的人拥有更大的社交网络,这表明肠道健康的改善可能跟人们的社交程度有关。

肠道微生物与糖,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第2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该研究还发现,与之相反的另一端--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少的人--更有可能经历高压力或高度焦虑。根据这项研究,配方奶粉而不是婴儿时期的母乳喂养可能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肠道菌群直至成年。

在幼年食用配方奶粉的人群中发现的肠道细菌种类较少,这意味着婴儿喂养方式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此外,研究还发现,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可能有助于改善一个人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其中包括出国旅行,它能让一个人接触到完全不同的饮食和新微生物,而这可能对人体是有益的。

此外,食用大量的天然益生食物品如香蕉、全谷物、发酵食品泡菜等的人,其肠道细菌更富多样性。然而,同样的益处跟服用益生菌补充剂没有关系。

肠道微生物与糖,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第3张图片-吉林环保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细菌可能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对他们的肠道细菌产生很大影响;调整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会改善肠道健康,而这可能会改善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

自闭症和肠道微生物有什么关系吗?

人体一切疾病都根源与肠道。要长寿先肠清。肠道撑到了人体95%的营养吸收,70%的排除垃圾和百分之85的免疫力。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解决好肠道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肠道就是一个巨大的微生态系统,主要由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组成,重量大概有1.2千克,基本上掌控了人体的健康。解决肠道问题就是解决人体肠道微生态问题。

婴儿刚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肠道内有益菌占比95%,有害菌5%。到快离开这个世界之时,肠道内有害菌占比95%,有益菌占比5%,刚好一个轮回。

那么如何解决肠道微生态问题?就是要让有益菌占比超过有感觉,越多越好。那如何才能让有益菌提高占比?就是给它补充粮食,让它成百上千倍的速度繁殖,从而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补充什么东西给有益菌呢?益生元,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粮食,有益菌菌只对益生元感兴趣,有害菌不能利用益生元。所以通过补充益生元,才能从根本上还上肠道微生态问题,解决肠道问题,提高人体免疫力。

前段时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自闭症患病率的估计提升到了1:59,这意味着自闭症在美国的发病率从20年前不足万分之一,到十几年前变成了千分之一,到现在不足百分之一,足足上升了上百倍。而我国因为没有全国性的权威普查,没有具体数据,但预计超过百分之一。

发病率如此之高的自闭症,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一定和肠道菌群有关。

证据一:多篇论文证实自闭症与肠道菌群有关,在百度上即可搜索到相关研究的报道。

证据二:2016年,301医院开展了肠道菌群移植改善自闭症的临床研究,有显著改善,并发表了论文。

证据三:自闭症儿童90%以上出现在城市中高知家庭及较富裕家庭,这些家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及其“爱干净”,宝宝用品都有严格的消毒灭菌措施。宝宝无法建立正常菌群。

证据四:相比于一般人的1%,患有自闭症孩子的兄弟姐妹患自闭症的几率为20%以上,超出常人20倍。很多学者据此理解为遗传因素,这绝对是错误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是非常稳定的,而自闭症二十年上升了100倍,几乎可以排除遗传因素。真正的原因是同一家庭同样的生活习惯,比如消毒习惯。

肠道细菌与抑郁症有关联吗?

多年来,科学家们加强了肠道细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健康状况的其他方面,表明我们独特的肠道细菌特征可能对精神疾病如抑郁症产生深远影响。来自费城儿童医院的一项新研究增加了这一证据,详细说明了实验室大鼠肠道细菌移植的结果。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详述了将受到社会压力源的动物的肠道细菌移植到未受压力的动物身上的结果。研究小组发现,将受到社会压力源的大鼠的肠道细菌移植到未受压力源的大鼠身上后导致后一组的负面行为改变,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组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此外,发现移植的肠道细菌在已经从受压大鼠接受细菌移植的无应激大鼠的大脑中诱导炎症。第一组的炎症是压力的结果。

过去的研究强调了与健康个体相比,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肠道细菌的差异。与这些数据的相似之处在于涉及精神问题的动物模型。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更容易受到压力的老鼠的选择细菌(包括梭菌属)的百分比高于对压力有抵抗力的大鼠。

肠道细菌的变化是通过粪菌移植进入“天真大鼠”,这是从未受过任何压力的大鼠。接受易感大鼠移植的“天真大鼠”表现出与抑郁相关的行为改变。有趣的是,研究小组解释说,焦虑主要受压力引发的神经活动变化的影响,而抑郁行为则与肠道细菌紧密相关。

该研究为潜在的新抑郁症治疗铺平了道路,可能涉及使用含有特定有益菌株的益生菌。

人体离不开的肠道微生物,我们应怎样保护

是的,人体离不开肠道微生物。怎样保护确实是大事情,因每人情况不一样,人们不加重视就会出大问题,如肠胃炎,直肠癌等,我认为平时注意保养,少吃油大,多食蔬菜牛奶类吃乳酸奶,不吃油炸,烧烤,腐臭变味食物,多运动,吃粗粮等,保持良的心态。自然就保养好肠道了。

你可能不知道,在我们的肠道里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活性微生物,重达1.5公斤,它们共同分享我们所吃的食物,并在我们的身体内找个地方住下来。作为回报,这些微生物会帮助我们消化、合成维生素,在肠壁占据位置不给[_a***_]菌留有余地,不让它们有空子可钻,防止感染,也能对抗有害微生物,甚至提高我们的免疫力。

当然,肠道微生物也有好坏之分,好的是有益菌,坏的是有害菌。因此,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也可能有好有坏。当我们的肠道中好细菌占优势时,我们就将享有健康的身体;然而,如果我们的肠道中坏细菌占优势,结果通常就是健康欠佳和免疫力低下。因此,很明显,我们需要拥有一个健康平衡的肠道菌群,拥有更多的好细菌。

但是,在当今社会,饮食和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肠道有益菌的生长非常不利。如何在危险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维护肠道微生物的健康平衡。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将一些好的实践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比如:1、尽可能避免滥用抗生素;2、多吃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3、多吃酸奶、发酵蔬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品;4、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精炼油、反式脂肪和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肠道微生物与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肠道微生物与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肠道 细菌 益生